1、白话文: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2、联系生活实际,将古诗读懂读通。想象画面,入情入境。了解诗人身世际遇不同诗比较读,体会感情。
3、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4、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5、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6、全诗仅20个字,生动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一滴滴汗珠洒在灼热土地上的情景。
7、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8、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9、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10、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1、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12、解释: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13、放在时间的长轴上,我所能看到的时代太短,到底哪个作品经历了时间的淘洗能成为经典被传颂下去?还是说我们现在真实经历的各种劳动最后只剩下了历史书中的一句?
14、翻译:曾经听说秦地刮起西风就会下雨,因此询问那西风你什么时候回去呀?头发花白的老农好似仙鹤,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15、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16、“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17、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唐·雍裕之《农家望晴》
18、《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9、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20、明天就是五一劳动节啦,对于劳动节的来源,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不过,关于劳动的古诗,你能背出多少呢?
21、赵翼(清代)《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2、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23、释义为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1、唐代诗人李绅的《锄禾》。
2、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3、东门外面护城池,可以用作沤纻塘。美丽善良三姑娘,可以聊天话家常。
4、《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我期待有人著书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劳动者,但是又恍惚觉得其实代代都一样,劳动者本身都是一样的,还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还是“昼出耘田夜绩麻”,还是“乡村四月闲人少”,当然,也依旧有“醉里吴音相媚好”,依旧有“卧剥莲蓬”和“傍桑阴学种瓜”的娃娃。
6、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7、关于五一劳动节的古诗:《秋浦歌其十四》(唐)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8、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9、读劳动诗词,为劳动点赞!
10、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11、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唐代: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12、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13、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14、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15、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16、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7、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8、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19、走上板桥,只听桥下泉水叮咚。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不要责怪烘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
20、有啊,比如过去集体化时,在报纸上有这样一首打油诗,专门描写公社社员劳动干劲与热情的,作者是位农民:
21、今天,我们都是打工人,我们都是劳动者,在劳动光荣的年代,我们的劳动内容丰富起来了。我们提倡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不分贵贱,我们也有“996”,“农民工”等等丰富的标签,真想知道:这个时代会留下怎样的文学作品来诉说这个时代的劳动者。
22、释义为曾经听说秦地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23、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1、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宋代:徐照《促促词》。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3、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5、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6、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7、勤劳的华夏先民,用自己辛苦劳作和智慧
8、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9、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10、翻译: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11、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无名氏《诗经》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4、这首诗是以养蚕妇的口吻,向不合理的社会发出控告。
15、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16、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7、释义为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18、《归园田居》其三
19、〖原创〗作者一溪云,场景是潍坊市临朐县城西建筑工地。描写的是来自黑龙江省依兰县的工友,正在劳动时的场面。
20、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唐代:王维《新晴野望》。